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于去年9月引進了國内首台術中O型臂3D導航系統,随後專門成立了由五位脊柱外科專家組成的脊柱手術團隊。迄今為止,鼓樓醫院脊柱外科已成功利用該系統完成111台各種複雜脊柱手術,吸引了日本、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專家前來學習觀摩。術中O型臂3D導航系統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術中置釘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神經和血管的并發症,減少了術中病人和醫護人員的X線照射量,還減少了手術的創傷,擴大了手術适應證,讓以前一些極其複雜無法實施手術的患者,也能夠有可能接受手術治療。
18歲少年嚴某因神經纖維瘤病性脊柱後凸畸形進行性加重緻不完全性癱瘓,在當地醫院接受了各種治療均不見症狀緩解,經多方打聽,最終轉至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治療。經檢查,該患者後凸位于頸胸交界處,且度數非常大,要改善症狀,隻能手術矯正。可是頸部神經血管豐富,行傳統手術矯正手術,極有可能誤傷神經導緻全身癱瘓,甚至誤傷大血管而大出血死亡。正是在術中O型臂3D導航系統的幫助下,嚴某兩個月前在鼓樓醫院脊柱外科順利接受了脊柱矯正術,患者的神經壓迫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
35歲的彩霞患有脊柱側彎已經近20年了,她是由于脊髓發育畸形造成脊髓空洞而導緻的側彎,治療起來難度更大。來到鼓樓醫院脊柱外科就診時,彩霞的脊柱側彎高達96度,肢體僵硬,根本無法平躺下來,還伴有手腳麻木、頭暈等症狀,任由病情進展下去隻有一個結局,就是癱瘓。由于彩霞的年齡偏大,病情較重,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很高。綜合各種因素,經過會診讨論,朱澤章主任醫師為其選擇了3D導航下脊柱側彎矯形術,不僅大大減低了手術的風險,提高了手術療效,還為其免除了術前近半年的牽引之苦。手術的效果立竿見影,術後彩霞的脊柱平直,還長高了不少。
另一位33歲女子,從高空落下跌傷頸椎,因先天頸椎狹小,進行傳統手術時打鋼釘,可能誤傷神經導緻癱瘓,可是如果不手術,采用保守固定治療,将來患者頭部活動會出現異常。同樣是在O臂機3D導航系統的幫助下,鼓樓醫院脊柱外科及時幫助患者進行了手術,目前患者已經康複出院。
南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邱勇主任介紹,脊柱椎弓根附近結構複雜,有脊髓、神經根、大血管等,尤其是嚴重脊柱畸形的患者,本身發育畸形,加上每個人椎弓根形态都不同,主刀醫師若一不小心,椎弓根螺釘偏内進入椎管易造成脊髓損傷、椎弓根螺釘偏外易降低矯形力、螺釘穿破椎體前壁易造成血管損傷,因此,傳統的嚴重脊柱側後凸畸形手術仍然存在極大的風險和挑戰。他解釋,術中O型臂3D導航系統是指利用最新引進的3D立體影像系統在術中為醫師提供3D立體影像,在術前就可規劃模拟出立體重組影像與各層面影像,為主刀醫師計劃最佳的手術路徑。術中還可将患者放進類似電腦斷層掃描影像(CT)的儀器中,用完整360度自動環型掃描取像,從而即時更正路徑規劃與導航,避免傷害到周圍的神經血管等重要器官組織,大大提高病人手術安全、準确定位、減少病患風險及并發症的發生。據統計,3D導航引導下的O-arm系統,能讓醫生手術視角更廣、判讀脊柱狀況更精确,置入鋼釘的準确度,也從原來傳統開放手術的80%提升至97%,從而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鼓樓醫院脊柱外科朱澤章主任醫師介紹,正是由于3D術中O型臂導航系統擴大了醫生的手術視野,從而使脊柱側彎的微創矯形得到實現,以往脊柱側彎矯形術手術切口往往常達30多公分,如今采用微創手術,隻需兩三個3至4公分的小切口就可完成手術,從而大大降低了手術的創傷。另外,傷口小、術中出血量小、準确率高、并發症小,術後恢複就快。目前脊柱外科已經采用此技術在國内率先成功治療了7例複雜脊柱側彎患者。
随着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越來越多,鼓樓醫院脊柱外科還在國内率先開展了術中O型臂3D導航下的骨水泥成形術,以造福更多受脊柱骨質疏松骨折折磨的老年患者。